返回列表 上一页 | 下一页 |
1986年瑞典Albrektsson提出种植体成功标准中有一项是:种植体加载后第一年牙槽嵴顶骨吸收1.5mm以内,以后垂直方向上骨吸收少于0.2mm/年。基于此原因,很多种植医生都认为种植体需要往骨下植入1-2mm来避免种植体负重后颈部的暴露。那么,经过30年的发展,种植体还需要往深处放置吗?嵴顶骨的吸收无法避免吗?本次推文,小编将介绍种植体嵴顶骨吸收的因素之一——软组织垂直厚度,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启发。
一、嵴顶骨的生物力学反应
根据临床观察,有文献将种植负重后牙槽嵴顶骨的生物力学反应归为六类:8226;零骨吸收 8226;稳定性重建 8226;进行性骨吸收 8226;骨脱矿与再矿化 8226;骨皮质化 8226;骨增生。
发生上述骨变化的根本原因仍不完全清楚。Wolf从力学出发,认为力对牙槽骨变化有5种类型:①废用:骨吸收;②正常负荷:稳态;③轻度超载:骨量增加;④病理性超载:不可逆骨损伤;⑤骨折。
因此,部分学者认为,要想维持嵴顶骨的稳定或者增生,正常负荷和轻度过载是最佳条件。但是,由于每位患者骨质密度、硬度的不同以及力的大小难以准确界定,因此想通过力来实现骨的稳定与轻度增生在临床上难以实现。
而Misch教授认为种植体周围嵴顶骨吸收的原因有很多种:骨膜翻瓣、窝洞预备损伤、自身免疫反应、生物学宽度、种植体颈部设计、牙合创伤、微间隙等都会造成嵴顶骨吸收。因此,临床上预防嵴顶骨吸收需要全面考虑多个因素。
二、软组织的垂直厚度与嵴顶骨吸收的关系
近些年,部分学者发现软组织垂直厚度也是造成嵴顶骨早期丢失的原因之一。
1997年Abrahammson注意到植入部位是薄的垂直软组织时,在愈合后容易在植入物周围出现角状缺损,而有厚粘膜的植入部位则不会出现。
Linkevicius在初始牙龈厚度过薄(≤2mm)的情况下,无论是平台转移还是非平台转移的种植体均没有保存种植体边缘骨的显著优势,修复1年后种植体颈部骨吸收均大于1mm。在后续研究[4]中发现粘膜厚度≥3mm更少的骨丢失(<0.5mm),而粘膜厚度≤2mm和2.5mm骨吸收没有显著差异。作者因此认为软组织垂直厚度在3mm以上才能避免嵴顶骨吸收。
Tomasi将功能与美学都成功的种植体中选取43例进行活检。发现组织平均厚度为3.6mm,约4mm是最佳。因此,软组织垂直厚度在4mm左右可以保证骨吸收最少,美学性能最佳。
Misch发现种植体周围炎和PPD(牙周探针深度)为5.15±0.68 mm的患者,与健康组相比,龈下微生物群中存在更多的牙周病原菌,6mm的比5mm的有更多的厌氧菌群。
另有文献显示:软组织厚度每增加1mm,种植体周围感染的风险增加1.5倍。因此,建议软组织垂直厚度控制在5mm以下。
三、为何薄粘膜种植后会造成骨吸收?
关于薄粘膜种植后造成的骨吸收,一部分学者认为跟建立种植体生物学宽度有关。种植体与天然牙类似,都存在生物学宽度,但两者的生物学宽度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表1 天然牙和种植体周围生物学宽度的区别
因此,当软组织太薄时(≤2mm),需要吸收1-2mm的牙槽骨的空间来为软组织建立3-4mm的生物学宽度。
四、为何薄粘膜种植后会造成骨吸收?
当软组织不足3-4mm时,我们需要考虑相应的决策来建立生物学宽度。
五、结语
有效防止种植体嵴顶骨吸收可以保证种植体的长期成功率以及美学效果,近30年来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使我们对种植的认识更进一步。本次推文通过介绍软组织造成骨吸收的厚度、作用机制及临床应对策略,希望能够对大家的临床工作起到一定帮助。
声明:部分文字、图片等素材来源于网络,博瑞特小编整理 。我们的目的只在于学习分享,在此感谢原创作者分享。如涉及内容与版权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博瑞特美学修复中心
福州榕城成功义齿制作公司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博瑞特义齿官网:www.brtchina.com。
相关内容资讯欢迎拨打电话:0591-83595526;13615032255;13067236885。
返回列表 上一页 | 下一页 |